- A+
最近的一则清华学生因作业太多“求救”的新闻上了热搜,在评论区当中有人无奈表示自己水平有限爱莫能助的,有人说他表面求救实则是在凡尔赛的。但是评论最多的都是在批评的,主要一点就是因为清华的这些作业清一色都是英文,很多人都不满今天中国发展到今天为什么最高学府还要这么“崇洋媚外”,不用英语用中文就不行吗?
这个问题就回到了国内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还要不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英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习英语似乎是在浪费时间,很多人可能从学校出去之后就基本用不到英语了,那么我们学习英语的意义何在?
客观意义上英语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都强调过一些客观上的重要性,而这些因素在今天是依然存在的:
1、英语依然是世界上最常用、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虽然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只有不到4亿人,但是经常使用英语的人口却超过13亿人,在使用人数上与我们的普通话不相上下但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更广,有53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2、英语是自然科学的主要语言,这是由历史和世界发展所决定的。现代科学的开端要从1660年英国皇家科学院建立算起,自此之后英国和其继任者美国一直是处于科学霸主的地位,使得英语必然成为最主要的科学语言。目前全世界的科学论文超过3/4都是由英文撰写的,在个别领域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90%,几乎所有的国家英文论文都比自己的母语论文要多,像荷兰这种欧洲国家比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0:1。
3、互联网上的主要语言仍然是英语,尽管英语内容占全网比例已经从过去的超过90%下降到了今天的55%,却仍然没有改变英语内容是主流的事实。这导致西方国家能够继续维持过去在贸易、媒体、教育、娱乐、旅游等国家软实力上的话语权,而其他语言很难发挥像英语一样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影响力是在快速提升 但是历史欠的债还没有还上
中国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当中,然而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时间还很短,加入世贸组织才过去了仅仅2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才过去了10年的时间,现在就想一步登天成为世界第一还为时尚早。
这几年关于社会平等问题有这样一句刺耳但值得思考的话——“人家几代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这句话虽然不中听很打击积极性,但是反映了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当中的现实。一个人虽然努力,但是除非他天赋异禀
且努力程度超乎常人,否则他根本无法与世家积累的财富、权势和经验相抗衡,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这个成就不仅是我们“天赋”本身就比绝大多数国家强得多,更在于我们的勤奋和牺牲。“996是福报”对于很多劳动者来说可能是资本家的讽刺,但是何尝不是中国这种勤奋与牺牲的真实写照,中国人几乎是消耗生命为代价没日没夜拼命发展经济才换到了今天的成果,有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血与泪。
有人总是抱怨凭什么中国人这么累啊,为什么欧美国家的人都可以成天玩夏天放两个月假?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历史上欠下的债导致我们今天不得不还,1660年英国皇家科学院建立全力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顺治的末期。那个时候的中国闭关锁国的意愿达到了最高峰,为了防止内地民众与海外抗清势力联系竟让沿海省份居民向内陆内迁30~50里并焚烧了所有船只不许出海,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除了少数官方通道之外全部被斩断。满清自以为得了天下然而最终丢掉了世界,清政府对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直至被英国人用大炮轰开国门之后才发觉自己早已不是什么天朝上国了。
从1660年开始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方面积累了快400年的经验并将其建造成了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国际体系,而同时期的中国在绝大部分领域全面落后。这个差距如同天堑一般,核心的知识和经验都掌握在美英领导的西方手中,你想学就要付出代价而且是惨重的代价,与我们付出的诸多代价相比仅仅学个英语算是最基础且伤害最小的了。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大规模地普及英语教育,我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英语人才,也不可能在西方反应过来之前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量变换质变,是中国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美国已经反应过来了,你想学人家都不让你学,还得变着法鼓动你不要学,这样你就不能了解美国打他的“七寸”了。反过来美国成立“中国任务中心”大肆招收会中文的人,就是要准备“知己知彼”。
因此学习英语不是什么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问题,学习英语一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只有会英语的人
更多了才能避免西方独揽话语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击到对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和新加坡关系如此重要的原因)。于此同时不断宣传和培养自己的软实力借助英语这个造好的桥梁把汉语和中国的思想推广到世界,而不是自我封闭一禁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