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探讨

  • A+
所属分类:英语学习资讯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探讨——基于中低年级的探讨陈 晓 孟海蓉
摘要:英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相较于初高中阶段而言,小学阶段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但随着逐渐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儿童的外部动机逐渐超过内部动机,但总的趋势是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呈现逐级下降的态势。如果想要维持其水平的稳定性,我们应多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入手。本文通过分析观察法,重点对小学中低年级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以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内部动机;自我概念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陈琦、刘儒德,2007:211)。英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英语学习动机可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也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于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英语学习的外部动机是指由英语学习外部的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这种动机不是产生于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产生于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例如为了得到奖赏,避免惩罚,取悦老师或家长等(陈琦、刘儒德,2007:215-216)。
相较于初高中阶段而言,小学阶段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但随着逐渐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外部动机逐渐超过内部动机(李燕芳 等,2010)。但总的趋势是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呈现逐级下降的态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低年级的时候比高年级强,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降低(丁永祥,2012)。但就笔者观察来看,教师在中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动机,而忽略了对于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但是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所带来的效果更持久,更加能够维持学生稳定的学习行为,故其是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合理地发挥外部动机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尽可能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结构合理全面的英语学习动机成为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方法及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收集的部分北京市2015年度小学中低年级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视频的分析,并结合表2.1(williams & burden,2000:138) 所列举的影响内部动机的主要因素,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方法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视频1是a学校某教师讲授的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clothes”。在该视频中,教师在热身环节通过以下方式促使学生复习了第一课时所学的关于clothes的6个名词。
t: first, let’s begin from a song about clothes. i want you to say it loudly. ok?
ss: ok.
t: blue shirt. blue shirt. i like blue shirt. ok?
ss: ok.
...
教师通过让学生演唱关于“clothes”的歌曲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回忆并复习了上一课时所学习的有关clothes的名词,同时也很好地导入了本课时所要学习的重点句型“i like ...”从“掌控”这一内部因素来分析,由于这首歌在前一节课学习过,所以学生在唱歌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较强的胜任感。在成功完成这一活动后,学生能够通过唱歌这种方式在练习单词、句型,以及口语表达上获得成就感。这一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本课内容的内部动机。
在展示出本课所有单词以及句型后,该教师使用了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练习“i like ...”句型的内部动机。
(教师从粉笔盒中拿出一根红色的粉笔,展示给学生看后)
t: look, i like red shorts. i like red shorts. ok.
(同时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短裤,然后教师拿着粉笔盒问学生)
t: what shorts do you like?
s: i like pink shorts.
(教师拿出一根粉色的粉笔)
t: here you are. you can draw a pair of pink shorts.
(教师拿出一顶黄色的帽子戴在头上)
t: boys and girls, look, i like yellow hat. what hat do you like?
s: i like yellow hat.
(教师拿出一根黄色的粉笔)
t: can you draw a hat?
s: yes.
教师又询问其他两名学生同一问题,并且在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黑板上画下来。随后教师通过变换名词再次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学生进行回答后,让他们选择相应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下来。
教师通过让学生画出自己所喜欢颜色的衣服这一活动,不仅操练了目标句型,而且将所练习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体性直接联系了起来。因为每个学生喜欢衣服的颜色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让学生表达出关于衣服颜色这一问题的真实想法后,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颜色的衣服。
从“对活动价值的感知”这一内部因素来分析,学生的个人相关性在参与这个活动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学生知道自己有能力画出相应的衣服。在成功完成这一活动后,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独立完成或创作了自己喜欢的某些物品,于是他们对活动结果的预期价值以及对活动内在价值的理解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从“介质意识”这一内部因素来分析,学生是该活动的引发者,活动能够开始的原因是学生对于衣服的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只有在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颜色的衣服后才会进行绘画,所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是活动的引发者,而不是被控制者,不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相应的绘画。当学生能够感觉到是自己在控制活动的进程,而且对于活动的目标及结果也有比较清晰的预判时,他们就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该项活动。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对其本身产生了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该活动的热情。

视频2是b学校某教师讲授的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countries”。在该视频中,教师通过以下方式来导入本课所学内容。
t: what season is it now?
ss: it is summer.
t: it is summer. it is my favorite season. because there is a long summer vacation. do you like summer vacation?
ss: yes.
t: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n summer vacation?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本课主题“countries”,然后提问学生放暑假想去哪里。学生们纷纷回答想去的国家或城市。随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如下:
hi, boys and girls. welcome to our summer camp. i’m miss lu. i’m from china. welcome to china.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hello, i’m binbin. i’m from china too. welcome to china. you can see pandas. you can visit the great wall. you can also eat beijing duck in beijing.
hi, i’m nick. i’m from the usa. welcome to my country. you can visit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disneyland. let’s go there together.
hi, i’m tom. i’m from the uk. welcome to my country. you can visit the big ben and the london bridge in my country.
hi, my name is cindy. i’m from australia. welcome to my country. you can see lovely koalas and kangaroos here.
hello, i’m edward. i’m from canada. welcome to canada. you can see beautiful maple leaves. i love beautiful maple leaves.
然后教师提问视频中国家出现的顺序并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国家卡片排序。随后逐个呈现不同国家的单词,并进行对单词的操练。在所有关于国家的新词汇学习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do in these countries?”接下来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并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回答,但实际上,在卡片上已经写好了视频中的相关内容,所以学生只是在读卡片上的内容。
本课所教授的内容为国家,并且所学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正是一个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和感受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大好机会。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程晓堂、赵思奇,2016)。但是该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只是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这些国家的著名景点或代表物,除此之外并没有突出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价值,没能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对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没能增进学生对国际的理解和形成跨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更没有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没能通过英语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从“态度”这一内部因素来分析,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使用目的语,即英语来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并没有对使用目的语的群体和文化有明显的态度展现,根据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型理论,作为内部动机其中一种的融入性动机,并不能由此有效地形成。
但如果该教师在讲解国外著名景点或代表物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中一两个令他们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比较详细的展现,会有利于学生融入性动机的形成。例如:可以将迪士尼乐园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通过播放有关迪士尼乐园的视频,展现其所包含的不同的主题公园,每个主题公园都源自于一部迪士尼的动画片,每部动画片又都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寓意,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使其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从而不仅能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的人文性价值,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

视频3是c学校某教师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讲授“大猫绘本”中的一课“rat-a-tat-tat”(模仿敲门声)。在该视频中,教师在阅读环节通过以下方式来呈现故事的主人公和其他所有人物。
t: today we have a new friend, and he is coming to our class. do you want to know who he is or who she is?
ss: yes.
t: do you think it’s a girl or a boy?
s1: boy.
s2: girl.
t: ok, listen. he or she is coming.
(伴随着响起的敲门声:rat-a-tat-tat,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在四处寻找敲门声的来源)
t: where is he or she? where is he or she?
(学生纷纷看向教师事先贴在黑板上的卡通门)
t: oh, it’s behind the door. let’s open the door and see it’s a boy or a girl. it’s ok?
ss: ok.
(教师慢慢打开卡通门)
t: oh, a boy or a girl?
s: a boy.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谁在敲门的方式,引出了本篇故事的主人公,随后通过和主人公“说”悄悄话的方式使学生得知,主人公想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并邀请所有人去他家里玩。就在所有人要开始玩游戏时,突然又传来了敲门声,所有学生看向卡通门。
t: who is that? someone is coming. who is that? look here.
(教师指向 ppt 所展现的图片)
s1: she is my mother.
t: your mother is coming? that’s interesting.
s2: he is father.
t: oh, maybe that is the boy’s father is coming. how about you?
s3: sister.
(在大家猜测后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猜测谁在敲门)
t: ok. let’s open the door and see.
(教师打开卡通门)
t: who is that?
s: a cat!
t: oh, it’s a cat!
小猫是来找主人公做游戏的,就在他们要开始玩的时候,又响起了敲门声。
教师采取这种不断猜测谁在敲门的活动一一呈现了本篇故事的所有人物,为接下来的绘本教学做好了铺垫工作。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在每次敲门声响起时,学生都会积极地举手想要说出自己的猜测,并且在教师打开卡通门时,他们都会向前倾身,好奇到底是谁在敲门,是否与自己的猜测相符合。从“对于活动的内在兴趣”这一内部因素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故事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出来,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是教师在让学生们进行猜测之初,未提供相应的线索,虽然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然而他们能够成功猜对的难度较大,不容易产生成就感。
教师可以在卡通门上玻璃的位置给出敲门者的轮廓,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测。这样就为学生的推理提供了一定的支架帮助,使挑战的难度处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内在兴趣,也易于使学生产生胜任感和获得成就感,从而可以使学生对于后面故事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三、内部动机带来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有意识地从对于活动的内在兴趣、对活动价值的感知、介质意识、掌控以及态度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从促进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这一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即个体把自己视为客观对象所做出的知觉(林崇德 等,2001)。自我概念所具有的多面性特征使得很多研究者将研究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方面,如自我形象(self-image)、自尊(self-esteem)和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本质条件是社会交往, 他们常常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自我认识和反馈,并表现其特点和行为。因此,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对其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上)。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是促进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从有益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通过促进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却在不断地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小学阶段,相比内部动机而言,教师过于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动机,过多地强调英语是一门有用的工具,使学生产生了较多的工具性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动机的作用逐渐减弱,此时又没有可以维持学习热情的内部动机,于是我们便看到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要普遍低于低年级。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主要是围绕表扬、奖励、竞争等手段而进行的,这些手段几乎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如果想要维持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稳定性,我们就应多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入手,将对于活动的内在兴趣、对活动价值的感知、介质意识等六个因素可以作为教师们衡量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标尺。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
[4]丁永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李燕芳,郑渝萍,董奇.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及教师教育行为对其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2010(2).
[6]林崇德,王耘,姚计海.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
discussion on motivating pupils’ english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探讨插图
learn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based on medium and low gradeschen xiao meng hairong
abstract: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earning. compared with the junior or senior high school stage, the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s mainly based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whereas, with the gradual entering into the higher learning stage,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gradually exceeds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level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hows a gradual decline. if we want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its level, we should start from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but during the process, most teachers tend to ignor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lf-concept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探讨插图(1)
to stimulate their intrinsic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bserv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he authors focus on discussing how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stimulat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medium and low grades and the effect of it.
key word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self-concep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5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