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轮滑俱乐部的学生正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小学训练。新华社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的学生正在展示他们的画。新华社
重庆北碚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位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新华社
来自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水月寺小学机器人学会的学生正在介绍组装机器人的功能。新华社
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西关小学,文艺志愿者为小学生描眉。新华社
在广西柳江,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在足球场上训练。新华社
【新闻调查,关注学生双重减负9】
又一个新学期到来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中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培训班之间奔波的节奏开始发生变化。
近年来,校外学科培训像一股强劲的浪潮,涉及到很多家庭。不管孩子成绩如何,家长们都决心把孩子“扛”上培训班,“内卷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常态。校外学科培训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标配”,是教育培训行业的“野蛮生长”,是被紧紧束缚的孩子,是焦虑不断升级的家长。
“双减”意见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运营,并相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
1.“大家都去培训班”正在成为过去式。
在网上一篇与校外培训机构话题相关的文章的留言区,一位名叫“山河相遇”的网友感慨道:“世界上的培训班都是很长的时间!”
姚婷的女儿在北京西城区读初中二年级。回顾女儿这几年的课外训练,姚婷说:“真是一滴苦涩的眼泪,我不忍回首。”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语文、数学、英语加一个乐器,每个人每周一节课,一个月的培训费大概5000元。到了初中,还要申请物理、化学等科目。一对多课程学费450元,一对一课程900元。“每次报班,一次要交三五万元。我们也咬着牙付这钱!”姚婷说。
培训班的效果如何?学科培训的过度商业化“卷走”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全面发展的机会,也“卷走”了家长的钱,让他们越来越焦虑。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效果非常有限。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在清华大学教研究生数学,但他不会做孙子的一些小学数学题。王说:“这不是数学,这是技巧,就像变戏法一样。”
北京市朝阳区学生家长高伟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正在总结这几年的补课经验。他认为,孩子在培训班“赢”的法宝只有两个:一是让孩子提前学习,超计划学习;二是让孩子学习“套路”,大量重复训练。
短期来看,“套路”可以帮助成绩一般的孩子找到提高成绩的“捷径”,但长期来看,孩子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校外学科培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科培训的过度商业化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在金钱的诱惑下不公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认为,商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行逻辑与人的成长发展逻辑相冲突,阻碍了人的健康成长,加剧了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势在必行。
当“双重还原”的思想
北京东城区崇文门新生活馆三楼有很多培训机构。一个工作日,记者看到,钢琴、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培训机构都在正常运营,门口的工作人员也跃跃欲试地向客户介绍课程。而附近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门却关上了。
不久前,坐在这家英语培训机构店外的一大群家长曾经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记者敲了敲这家商店的门,想了解一下情况。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商店在“双减”政策公布的当天就停止了培训。目前已有400多名学员完成了退费工作,公司下属多家门店已经在为向素质教育培训转型做准备。
“双减”意见要求“坚持严格管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力度较大。
史无前例。
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是校外培训的主要时段。“双减”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
“双减”宣布是在夏季,全国各地校外培训机构宣布停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暑期学科培训。
随后,部分试点地区相继颁布实施“双减”建议实施细则,将学科培训严格控制在合理空间。
比如北京的“双减”措施规定,严格控制学科培训时间,线下培训不晚于20: 30结束,线上培训不晚于21: 00结束。目前,只有周一至周五的指定时间段可以进行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也从“培训卓越”转变为“补差”。
近日,北京各区都在分批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只有“白名单”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科培训。
“双减”意见规定了一批“禁令”3354“严禁超标准、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聘请外国人出国开展培训活动”.
“双减”意见还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营;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方式投资学科培训机构……”
市场反应很快。部分资本迅速退去,不少机构开始进行人事调整。
近年来,sturm und drang的校外培训行业终于朝着商业化运营的方向放缓,转向寻求新的出路。
3.调整培养方向,转型党有出路。
方向明确,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褚赵辉认为,从“围绕学科打分”转变为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真实需求提供有效服务,是培训机构转型的大势所趋,也是关键所在。
“双减”意见公布后,数十家教育培训机构发布声明,表示将积极落实“双减”意见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或成立素质成长中心,聚焦学生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目标的发展要求;或专注于语言培训、留学指导、研究生研究、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并拓展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
《光明日报》近日进行的一项名为“家长‘双减’后会不会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超过80%的人愿意给孩子报音乐、体育、美术等非学科素质教育培训班。
在北京市丰台区和盛广场,记者看到,孩子们的体能训练、轮滑、武术、乒乓球、拳击等都在训练中
来不及感受太多情绪,蜕变已经在路上。从事校外培训多年的张静表示,很多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寻找出路。校企合作、营地教育、成人教育、智能硬件、教育技术等。可能成为未来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趋势。
张静告诉记者:“对于像我这样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的从业者来说,未来在互联网上培养自己的人气,或许也是成为网络名人和个人IP的一种可选方式。”
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王指出:“国家鼓励加强语文、书法、阅读、古诗词、演讲等培训,科技、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音乐、美术等培训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转型前景广阔,但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辅导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部分机构和教师的培训思维已经固化,很难向素质教育转型。家长是否愿意为素质教育课程买单,还涉及到教育评价体系的调整、观念的转变等诸多问题。
也有很多学科培训机构的员工担心未来就业。对此,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开始行动,全面部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已为培训机构需要转岗、转行的工作人员预留了充足的岗位资源,将会同相关社会、企业机构优先筛选一批高薪、好福利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衔接。
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的来说,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创造力、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未来会更有优势。“毕竟教育产业的发展要适应社会进步的方向。”楚赵辉说。
(本文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