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说,在那个年代,有一位女中学生,考外语时交了白卷,并且在试卷上写下四句豪言壮语: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作中国人(也有说是“接班人”的)!
事情到底是咋回事,咱没有亲历,也不敢乱说。但近日,却有人对英语教育开炮了。
据《中国教育报》3月4日报道,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许进说。
许进指出,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能掌握3万至5万个单词。在我国,掌握4千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实际上,许进并非向英语教育开炮的第
一人。
2017年,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就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他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孩子们花在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很快,某教育机构人士俞敏洪跳出来了,声称“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仓促且鲁莽”。俞敏洪表示,学习英语已经不再纯粹由国家决定了,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我觉得取消英语考试这个建议有点仓促,甚至比较鲁莽。”
再早一点,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就曾提交关于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的提-案,并争取到30个委-员的签名支持。王新陆表示:“大学里特别是一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大量时间浪费在外语学习上。你可以看一看前几年中国培养的那些大学生,现在还有没有10%的人在使用外语?如果你致力于对外交流,你可以去考托福、雅思。培养人关键要人性化、多元化,要因材施教。”
相关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因英语教育而引发的讨论和争议,一直以来都不绝于耳。
对某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应该允许讨论,也允许争议。理不辩不明嘛。
毋庸讳言的是,中国内地“人人学英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很多人,学英语其实有“被迫”的成分——英语是主科,升学要考,评职称等也要用到,很多时候,不会英语,是寸步难行的,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生存。
有业内人士表示:“全世界三千万老外学中文,全中国三万万华人啃英语,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一个地方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简直要超过母语,无疑是不正常的,也不利于国家自身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说到底,英语只是一个工具,需要这个工具的人,当然应该学、应该考。比如外交人员,经常要跟外国人打交道,英语是最主要的沟通语言之一。再比如科研人员,需要查阅最前沿的科研论文和资料,也离不开英语。可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职
业来说,别说口语,平时连英语文字都用不到,就没必要非得学英语、考英语了。一刀切地考英语,并且英语跟现实利益挂钩,考某些资格证、评职称等等都需要考英语,既是极大的浪费,也是不必要的折腾。
全民学英语、一刀切地考英语,人为增加了不少社会成本,应该有所反思。其背后的巨大推动力,除了来自观念和惯性,还在于与之共生的、长期形成的巨大产业链以及众多从业者,比如教材出版商、英语培训机构等等。请恕我直言,俞敏洪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或曰“既得利益者”。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对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反应如此之大,乃至于要为之扣上“仓促”、“鲁莽”的大帽子了。
“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语”的豪言壮语,或许有点片面,还有几分偏激。该不该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全民学英语所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及早纳入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并做出实实在在的改变。另外,不管是促进教育改革还是推动其他社会进步,都应该鼓励讨论、多征求不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把事情办好。利益不能绑架教育,更不能绑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