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周日好啊,姐妹们,今天我来回答大家一直关心的话题:萌芽到底建不建群……
事情缘由是这样子的——
每年都有很多朋友问我两家孩子参加了哪些比赛。让我分享经验的、想了解比赛考点的、想知道赛事流程和时间点的朋友一直都很多。
可我这几年都下定不了决心,这些年我还是挺迷茫的,不知道分享这些赛事经验,到底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虽然我家俩孩子已经拿了挺多奖项,画画拿过金奖、英语拿过特等奖、数学拿过金奖,机器人拿过一等奖,钢琴拿过一等奖等等,老大现在已经有KET、PET和FCE证书了,终身有效……如果要写公号文,仅分享过来人的成功经验,能写的主题也很多。
但其实你看历史文章,这类主题我写得并不太多,关键原因 是 我不太想写 。
我最喜欢的是分享各种可以给大家下载的、有用的启蒙和学习资源,都是我在生活中用过,觉得很有效果那种。
比赛经历和成绩单我写得很少,我其实也挺怕大家把我家两个孩子的情况作为标准去看待的。
我在自驱力课程里对1000多名学员小朋友一直反复强调:“你比你想象中要有力量”,“你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力量”,我用各种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这是因为我觉得孩子只有做自己,展现自己的光芒,才是对他们的人生和成长更为长远的帮助。
我不希望孩子觉得自己毫无特色,没有价值,没有动力学习,我也不想孩子缩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因为各地资源不均衡等原因而埋没了自己的潜力,可我也不想孩子给自己的学习动力是为了“成为别人”。
我觉得我家俩孩子可以成为小朋友的哥哥弟弟,一起体验学习的乐趣,一起打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起去看看知识的美好,但他们不能成为父母想要的“别人家的孩子”。这对孩子们有压力,对我家俩孩子也有压力。
就好像我在直播间里分享过的我家俩孩子的“糗事”一样,在我心中,他们就是两个单纯的孩子,有着天底下所有孩子该有的样子。
他们会迷糊,会因为怕迟到而疯狂跑在路上,会忘记带作业,也会考试拿C,会因为捣蛋被老师点名批评,也会跟我吵架把我气哭,哥哥弟弟也会吵架打闹,互相喊着“我要跟你绝交”…… 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不是什
么模范生,就是两个可爱又简单的普通小学生。
对于比赛,其实我的出发点也跟很多人一样:以赛代练。比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检验和体验。
在小学阶段,参加什么比赛主要是我帮他们去过滤。含金量高的,没有额外乱七八糟东西的,权威度高的赛事是我们的首选,但准备比赛我家俩孩子没有刷过。
我们主要做的,就是保持日常的学习,然后再赛前按照时间进度做基本的热身。赛事结果无论如何,都是为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他们去了解自己的知识点框架、能力特点,以及优化接下来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这个习惯,从孩子参加第一场比赛时就开始形成了。
△ 这是哥哥一年级时参加英语比赛的彩排视频
我记得我们参加的第一次比赛是英语演讲比赛,当时孩子连复赛都没过,但第二年参加比赛,他拿了特等奖。
这都是因为我们在初赛其实有针对整个比赛情况做了非常系统的复盘,并把这些经验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在生活中提升核心能力。到了下一年,即便过了一年,比赛难度和挑战上去了,但综合能力提高了,比赛就变成胆量和心态上的准备了。
它不功利,但给孩子带来的,却是一种能长跑的能力。
就好像哥哥连续三年都拿了数学竞赛的二三等奖,他第三年比赛后,才下定决心要好好提升,看能否够得到下一届的金奖。在孩子成长路上,我会愿意等,等他们蓄满能量、等他们开花结果,等他们硕然绽放。
就好像我在短视频里讲过的,小时候写作文常用的竹子定律,其实是非常深刻的道理。
一根竹子用四年的时间生长,竹芽只能长3厘米,而且这3厘米还是深埋在土下,到了第5年,竹子终于能破土而出,之后它就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
那竹子在过去的4年究竟在做什么呢?
实际上,竹子在前四年时间里,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扎根这件事情上。它把根茎深深扎到土壤里,接触到的面积有数百平米,这是它做的最专注的事情,也为它第五年的快速生长,提供了牢固的基础。
养育孩子,我的观点和初心始终是:父母一定要看到自己孩子的花期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四季,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时间,有些孩子就是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先拿来扎根,至少我觉得我家俩孩子,是这样子的学习态度。
我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对学习的热爱,对赛事的平常心,对事情的认真,以及对于挫折的韧劲。
今年,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建群,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很多自驱力课小学员的影响。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力量,让我看到很多孩子对于学习态度、知识世界的热情。
我在课堂上见过不少孩子,因为了解到学习的世界多么广阔,因为感动于专业心理学分析的自己的性格优势,因为掌握了很多核心的综合学习技能和方法……整个人也被点亮,和父母的关系变好了,爸妈也换了一个新的视角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我既看到了孩子们的渴望,也收到了孩子的迷茫,这让我下定了决心,可以帮大家去做更多,同时守护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既然大家都对比赛很感兴趣,这些年问我的家长太多太多,我知道你们既忐忑也好奇,既迷茫也期盼,那为什么不由我来告诉大家,好的科学的备赛方法,让我来跟大家一起同行,共同呵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比赛不是一定要参加的安排,参加与否都只是经历,孩子内心的能量更为重要。
我拒绝用功利的心态去带孩子参加比赛。过去几年也有读者朋友们请教我比赛问题,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加了我的微信,第一个问题就是:
“你快告诉我,我家孩子准备英语比赛了,怎么打可以拿一等奖。” “我看到了你的文章,但你没说要怎么刷才能赢得比赛。” ……
这种问题对我的写作热情是很打击的,我一般也不会回复。
还有我反对带孩子奔波在一个一个赛事中,不停地参加同一类型的赛事。像英语比赛,我也见过家长做赌一样,带孩子参加完一个后立马参加另一个,目的是想孩子从中冲出一个奖来。
这些情况我会担心孩子的正常学习节奏,也会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真正的以赛代练并不是赶场,而是珍惜每一次的赛事机会,让孩子能有时间从中学,好好成长。
孩子不是父母的颜面,也不是父母的证书。我认为小学生的成绩很有欺骗性,父母拼命推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绩。可是这种推法,很难让孩子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到中学阶段,这份力量就会很难持续。若孩子的能量枯竭,青春期的问题爆发出来,很多家长也驾驭不了。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说的,想做备赛群,主要是帮大家做几件事情,以及我有几件事情一定不做。
是否需要这个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了解,我希望群的氛围积极且包容,我欢迎朋友之间的开放交流,但拒绝带歪群风的行为。
★ 备赛群的主旨:
国内外各大含金量高的,适合小学生(6-12岁)参加的赛事的资源分享和备赛交流。
在备赛前后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有些比赛孩子能赢,有些比赛孩子能学到东西,守护住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群的核心要义。
★ 备赛群会分享的资源和主题:
● 根据全年的赛事季和安排,给有需要的群友们提供一些赛前科普、赛事准备和资源共享。
● 邀请行内相关的老师和教练做主题科普,提升孩子的综合赛事素质。
● 在赛前赛后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相关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答疑和心理讲座等。
● 同城赛、团体赛和地区赛,可以互相支持和组队交流。
? 备赛群反对的价值观:
备赛群反对功利心、攀比心和鸡娃导向舆论,反对极其看重选拔和赛事结果,反对把“如何推孩子、如何刷题”视为备赛的重要路径。
? 备赛群一定不会做的事情:
比赛必胜辅导、赛果排名榜、牛娃名单榜。
我主导的备赛群,我有信心可以帮助很多孩子打开新世界,去接触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世界,然后看看有没有合适自己的舞台,尝试体验什么叫认真、什么叫用心去做一件事情。
在分享资源上我也有优势,我家孩子算是国内外比赛都有参加过,走过校外路线,也了解过校内路线,知道如何分辨赛事的优劣和重要价值。
但我也知道备赛这个主题敏感,我不确定有多少家长是抱着让孩子体验式成长的心态去看孩子小学阶段接触过的每一场活动。现在基本上全国90%的赛事都跟升学、选拔没关系,但家长的心态要变得平常却未必容易。
我尊重每一个参赛的孩子,我希望呵护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备赛群所认识的家长,都是同路人,对孩子抱着积极且开放的养育态度。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会带着孩子一起体验更广阔的世界,也坚定地认可“爱和接纳”的力量。
无论是否参加比赛,无论赛事结果如何,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世界上最好的存在。
如果你看完前面的介绍,对于这个赛事群还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群。
1. 如果你已经有我的 萌芽微信号 ,发私信给我: “备赛群” (只注明三个字即可,如果有加我好几个微信号,请只发一个, 不要重复发 ) 2. 如果你没有添加我的微信号,可以 扫下面二维码 ,发私信给我: “备赛群” (只注明三个字即可)。
如果人数多,我就没办法立刻回复你,但72小时内会给大家发一个 入群表单 ,大家填写完并同意群规,我才邀请大家入群。如果下周三之前没有收到入群链接,请再私信我,因为可能被信息淹没了。
感谢朋友们对我的信任,我知道孩子越往上走,需要家长的精神支持就越多,希望可以一起在早期陪孩子们走好每一段体验之路。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Yours, 萌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