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根据2018年人口普查,中国现人口为14亿人,而全世界总人口有75亿人,也就是说全世界约20%的人都在说汉语。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评估显示,全球大约有3.75亿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另有大约3.75亿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即使这样加起来也没有说汉语的人多,汉语名副其实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语言。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外语呢?
晓渔听不喜欢外语的同学经常抱怨以下几点:“我以后又不出国、又不移民、又不进外企,我为什么要花十几年时间学外语?”“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还没有说中文的人多,为什么不能让别人学我们的语言?”“英语不及格,
表示我爱国!““再过两年实时翻译机都出来了,还花精力学什么外语!“
这都是不想学习的借口,学习过的知识总有能用到的场合,只看你有没有动你的头脑去运用它。这里晓渔举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例子:有生活常识的同学都知道,鸡蛋不能够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但晓渔不止一次看见有人将鸡蛋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导致爆炸,其中一次操作者还是某名牌大学理工学生。这都是没有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实际上只要回想下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便很容易了解什么能加热什么不能。
学外语也是如此,只要你想,总有能用上它的时刻,就比如晓渔现在右手边有个曼秀雷敦的防晒霜,上面写着“UV super moisture Gel”,无论中文给它如何花式包装,“Gel”就能够体现出防晒霜的质地很容易涂抹。
那么除了找场景使用它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学外语呢?这里晓渔宏观地和大家谈谈我的想法:
一、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如果用写高考语文作文的思路去写英语学术文章,晓渔可以100%确认分数会很低,因为我们中国人写文章的思维完全不一样。英语学术写作首先会学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个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学过的。英语学术写作中,对语言的严谨性、精确性、学术性以及立论结构逻辑性要求比较高。
举个晓渔印象深刻的例子,晓渔上大学时写了篇关于交通的学术文章,其中有一句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是“从某种程度来说,市民更喜欢乘坐快捷便宜的地铁”。讲师批改后,对我发出了以下质疑:1、“从某种程度”这是什么程度?2、“市民更喜欢坐地铁”这个有数据支撑吗?从那次之后,每次我写学术文章,每个论点都会找论据充分证明,并严格考究我的用词和句式。
要深入一种文化,如果只透过那层薄纱来看人,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那种文化。语言是深入说这些语言的人的文化中的唯一方法,语言就相当于他们的密码。
举个例子,中国的唐诗宋词被翻译成英文,永远没有那种意境。比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成英文就成了“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顿时失去了韵味。同样,我们翻译其他语言的作品,可能也已经遗失了原作品的韵味。
三、学外语有助于多任务处理能力增强
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他们表现出更强的认知灵活性并易于适应意外环境。由于双语言的切换导致脑力得到激发,能够从一项任务快速转换到另一项,从而导致多任务处理能力增强。简单来说,就是学外语能够锻炼大脑的切换能力,甚至还能降低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呢。
好了,以上就是晓渔从自己观点来看为什么要学外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