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辫老头吃西餐被北大学子用英语嘲笑,老头英文怒斥 拽什么洋文

  • A+
所属分类:成人英语问答

长辫老头吃西餐被北大学子用英语嘲笑,老头英文怒斥 拽什么洋文插图
在此之后,五四时期又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此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摇摆不定,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有志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大清王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发展缓慢,在军事和科技等方面被西方列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及至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人才意识到和西方的差距有多大,想要奋起直追,还要找对正确的方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很多人所接受。

一时之间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不仅国家公派留学生,还有一些有志青年自费到国外留学,这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好事,毕竟已经迈出了探索救国道路的第一步。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部分中国人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一切的思想,虽然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但显然新思想更为顺应历史的潮流。

但有一位北大学者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坚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就是辜鸿铭。1917年北大学生用英语嘲笑长辫子老头,辜鸿铭直接用英文怒斥,“拽什么破洋文”。

始终不忘根本

辜鸿铭坚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因为他是清朝遗老遗少,或者是食古不化的封建分子,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地地道道“喝洋墨水”长大的中国人。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因为他的父亲一直在这里橡胶园打工,母亲也是西洋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辜鸿铭从小就会说汉语、英语、马来语以及葡萄牙语。

辜鸿铭自幼聪慧过人,深得橡胶园主人的喜爱,在他10岁的时候就将他带到了英国。辜鸿铭的父亲对年幼的儿子说了一句话:“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辜鸿铭的脑海里,这也为他今后回国埋下了伏笔。

从10岁到24岁,辜鸿铭在国外学习了14年,他先后在英国、德国学习,掌握了9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这样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使得他西方文化十分了解。辜鸿铭学成之后回到了马来西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深深地迷恋上了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来到了中国,他先是给晚清重臣张之洞当外文秘书,后来应蔡元培得以邀请到北京大学当教员。

辜鸿铭虽然是“喝着洋墨水”长大, 但骨子里流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所以在风云激荡的北大校园里,辜鸿铭成了保守派的代表,与胡适等人针锋相对。

怒斥北大学生

辜鸿铭拥护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上,还体现了日常的言行中。比如精通9国语言的他经常说文言文,而且还保留着一条辫子,他认为辫子就是中国人的根,曾经与他思想不合的胡适还专门讽刺过他的辫子,不过辜鸿铭却也没有示弱,反击说道:“我的辫子在头上,你们的辫子却在心里”。

辜鸿铭的辫子使得他走在哪里都能引起周围人的关注,1917年,辜鸿铭在一家西餐厅里吃饭。西餐厅是一个西方气息最浓郁的地方,而辜鸿铭却身穿黄袍马褂,还留着一条辫子,虽然熟练地用着刀叉,但这样的穿着打扮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

此时还有两个学生模样的人也在这家西餐厅吃饭,当时学习英文是一种时尚,吃西餐也是一种很时髦的事情。不知道这两位学生是为了练习口语,还是为了契合西餐厅的气氛,全程都在用蹩脚的英文交流。

当时中国很少有专门的外语老师,所以学生的英语也不是很地道,两个学生在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之前说英语,无异于班门弄斧。

辜鸿铭对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妄加评论,但两个学生看到“奇怪”的辜鸿铭之后忍不住用英语嘲讽了几句。可能他们以为眼前的长辫子老头听不懂英语,所以说得也比较大声。

没成想这个老头居然面带怒色看向这两位学生,还用十分纯正的英语怒斥他们,明明是中国人,拽什么破洋文。

固守传统文化

辜鸿铭的一席话让两个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没想到一个长辫老头能说出如此纯正的英语,然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辜鸿铭又重新在西餐厅坐下来,没过多久一位洋人记者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原本是约好了采访辜鸿铭的,但迟到了。

辜鸿铭丝毫没有顾及对方的面子,说自己已经吃过了,让对方付账,然后就走出了西餐厅。这位外国记者不但没有生气,还乖乖地付了钱跟了出去,当时洋人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辜鸿铭穿着守旧的衣服,留着辫子,却说着流利的英语,还敢不给洋人面子,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也实属少见。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留着辫子的怪老头是北京大学新聘任的教员骨辜鸿铭,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味的学习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语言,认为西方的东西比中国先进。

可辜鸿铭作为一个在国外长大和求学的人,却对西方文化没有认同感,反而他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最有价值的。

当年在北大,辜鸿铭和胡适两人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实在学术上意见不同很常见,当时双方的支持者都不在少数。

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胡适显然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最后辜鸿铭不得已离开了北大。原本想在中国实现人生价值的他被迫去了日本,后来几经辗转,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讲台。

小结:

从思辨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是任何一位学者都应该承认的客观事实,但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坚持个人观点,只要是有理有据都是合理的。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是应该的,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尤其不可取。

正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西方文化的本质,所以才导致一时之间出现了西学热,等到人们真正了解了西方文化之后,才会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