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为什么那么多人学不好英语?1. 因为很多人根深蒂固觉得自己学不好,并且觉得自己不可能学得好;2. 大部分人只觉得英语是用来考试的,不能看到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只有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学好。诚然,英语学习有其客观难度,但这难度并不是天生的,语言能力也不是刻在基因里的事物。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它和所有的技能一样,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为什么成年后学习第二语言那么困难?
因为第二语言所需要形成的脑回路,需要和已经形成强大势力的母语脑回路进行竞争,对大脑进行重塑。
所谓“浸泡式学习”,就是让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里,强迫学习者禁止使用母语,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而刺激大脑加速构建新的回路。
关于付费学英语“割韭菜”头号项目--“外教”很多人苦于身边没有全英文的环境,无法给自己制造“浸泡式”的学习感。便寄希望于请外教,或者缴纳大量费用参与某些天价口语角来完成提升,最后收效甚微,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道理很简单,一是外教本身的质量良莠不齐,外教只是外语的母语使用者而已,(你看川普也经常念错字)在他们那个群体当中,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语言的组织和应用能力,也不一定就高于你,和他们聊未必会有很大收获;二是目前的口语教学机制并没有涉及到语言的核心-沟通交流,你的思维能力,也并没有在对话中得到锤炼。
另外,老外和老师都是人,他们也都很有礼貌。有时候看到你们那么热情,即便你们说的不好,只要他们能勉强听得懂,也会配合你,给你反馈,让你产生一种“我讲得很好的错觉”。
直到你真正在国外,或者,拿到分数不高的雅思/托福口语成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国内那段所谓浸泡式的经历,给你带来的东西或许并不是那么有价值。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其实只要记住两件事就好:
1、英语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2、只要方法得当,并且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学好。
二、 学习路径的搭建
大部分人对语言的学习,都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越是年幼,就越容易学好英语。
其实这里是混淆了一个概念。
把语音的习得,直接等同为了语言的习得。
事实上,年轻人虽然学语音学得快,但是在后续的词汇、语法、阅读以及沟通当中,成年人(一直保持学习习惯的成年人)展现出来的学习效率远高于年轻人和小孩。
因为:一个人社会阅历越丰富,学识越渊博,他接受新知识和新概念就越容易。
所以他掌握了一门语言的基础技术以后,就更容易学以致用,可以和其它的语言使用者,达到更深层次沟通交流的目的。
说白了,语言不过是“音”“形”“意”组成的符号系统,我们对于它的学习,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即可。
“音”
婴儿是先学会听,才学会说的。
我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几乎是全天候接受母语的语音刺激,
但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这种刺激却少得可怜。
从小学三年级接触英语到大学毕业,尽管我们自认为已经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可均摊下来,我们平均每天的听觉输入时间,或许没超过2个小时,而且也很少持续一段时间坚持输入2小时。
根据目前市场上培训机构的英语学习调研,一个人要达到英语的母语使用者水平,最少需要每天付出2-3小时,坚持9个月。
根据美国科学家Michael Merzenich的理论:每一项技能的习得,都需要起码6个月的过程。而且这个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长。
很多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身体形成相应的刺激机制;也有很多人,坚持了5个月,8个月,就在马上要见到胜利的曙光的时候——放弃了。
技能的学习,本身就依靠神经细胞之间搭建关系。遵循用尽废退原则,在你没有形成稳定的反应机制以前,你所搭建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颠覆的。如要重建——对不起,可能又需要另外一个6个月。
长时间听,建设相关的神经机制非常有必要,而“能否听懂”在这个阶段,并不重要。大幅度增加听力输入量的目的在于搭建语音识别能力,而不是文字理解能力。
只有迅速建立自己的听力识别系统,后续才能将“听得懂”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我们用母语的学习来理解这个过程,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每天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使用同样的语言,而他们的音质、音色、音调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在听的过程当中,会自动地将这些变体归为一类,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即便他人话语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我们一样能够听得懂。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听力识别系统”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和杂的摄入,而不要停留在某单一标准化刺激的层面。就像很多人沉迷听得懂voa慢速带来的满足感,换成美剧或者是电影又听不懂了,马上又返回去听voa,转眼许多年过去了,还是只能听voa。
所以不要沉迷标准英音、标准美音带来的心理上的优越感,多摄入才是王道。
”说”
在”听”这节,我们强调多样性输入的重要性。但在“说”这节,我们强调用标准音标学
习的重要性。
英语和中文最大差别在于:英语是表音文字。
很多时候,你知道它是怎么读的,就知道怎么把它拼出来;你知道它怎么拼出来,就知道这个单词怎么读。
96%的英文单词都符合这个规律 。剩下的,你通过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去记下来就行。
持续大量的进行听力输入和读的能力的输出,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两者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音节”
在学习完音标以后,最要注意的就是音节的划分。
我们的教科书上,对于音节的划分,都是基于单词拼写的,而不是基于音标拼写的。划分音节是对育单词的助记,基于音标拼写的音节划分只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一个音节必须有,而且只有一个元音。
在记单词的过程中,试着在读音节单词上标注重音,也学着划分好音节。多音节单词不过是多个单音节单词的组合罢了。
英语是表音文字,语音和语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是最为紧密的。
”语法”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语法可以最快帮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的底层逻辑。
英语表达感觉的最基本单元叫做句子。在英语语法当中,应该先学句子后学词。
语法就是造句!
一个句子需要讲述一个动作(谓语),动作就会有相关的发起者(主语)和承受者(宾语),会有相关的限制条件-时间(时态)、地点、(状语),修饰限制词(定语),补充说明(补语)。
我们把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称作句子成分。
我们所有的语法都是围绕句子成分所展开进行的,所有的词法都是为了讲述具体成分的变化情况而做的规定。
所以,先学句法再学词法,更有利于搭建英语学习的整体思维脉络。
而且,一个句子,只能讲述一个动作,我们称之为主动作。所以其他的动作(次动作),就变成了修饰(或者说限制)这个动作的条件。
也就是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的动词,就必须变成相应的“非谓语动词”,或者变成相应的从句。(即不再是动词,变的方法就是加ed、ing、to do)
对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快速实现英语语法入门,掌握最基础的英语语法就可以了。这样即便不认识单词,也能通过长难句分析,搞清楚一句话的重点是什么。
高中英语语法基本涵盖了90%以上的语法知识,所以学完高中英语语法,就已经够用了。
“阅读--口语--写”
其实英语学不好,有一个原因很重要的。
它和所有爱好以及技能一样,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人而言:“没有硬性操作和实际应用的场景!”
除了某些涉外型工作,大部分人也只是在看剧和电影不够顺畅,想要买国外的产品却不认识字的时候,才会发愿学好英语。
技能的习得往往伴随强大的内在驱动。
就像我,当年如果不是为了爬墙泡外国正太,是不会走上学习英语这条路的。
内驱愿望决定你的阅读方向,决定你的谈吐习惯,最后决定你的口语表达。
完整的生产链,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不要去追问别人,为了提高你的英语能力,你需要阅读怎样的材料,也不要去问别人,你想提高你的口语,看哪些电影。
尽管所以技能的习得,都存在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对应的能力等级。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自己就非得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提高你的语言能力。
语言虽然是门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它就是件工具。工具就是为了人的目的而发明的。
如果你是一个语言学习狂热爱好者,你的目标和我一样,就是想提高英语,能够达到流利的母语使用者的水平,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可以大致帮你判断自己的英语能力:
托福/雅思是不是在中等偏上?偏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在国外生活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听懂70%以上的慢速voa?如果能达到这个标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与外国人正常沟通的能力。这时候,就敞开心扉去说吧,大胆去说吧。想说什么说什么,反正错了也没关系。
如果你已经能毫无障碍地听懂各类剧集,说明你已经大功告成。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你所希望了解的领域,更多的资料和细节,你只需要阅读那个领域相关的文字材料即可。暴力输入,不分阶段。并且尝试将你对这些事物的看法整理成英语小作文,你就在无形中,为将来的口语交往,打下了基础。
如果你是想全方位提高你的英文能力,你可以从阅读时政材料开始,同样也是整理好你的思路,写成小作文。专业领域有太多的名词,而我们的日常,就是要达到与人有话可聊即可。我个人认为,时政新闻文章的价值,高于对原版书的阅读。因为时政新闻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也贴近当下的思维,也更容易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原版书则会由于书面语限制和时代限制,呈现出其具有文学性和赏玩性的一面,不一定对于我们搭建英语思维就是有帮助
的。
三、国内应试(指针对中高考、考研英语,想要快速突破的朋友)
应试是最简单最暴力的一套逻辑,只要做一件事:
找规律
如果你有能力从真题当中去找到并且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做题方式,以及试卷的出题方式,那就逐渐完善并运用它,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就需要去找一个好老师,学会他教授给你的规律及方法。
毕竟考试,考的就是你老师的套路。
希望能获得你的点赞,收藏和喜欢。
更希望你看完后能醍醐灌顶并且马上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