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从小到大,英语都是槽点满满的一个学科。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我要学一门工作以后完全用不到的学问。同时,英语也是无数考生苦大仇深的一门学科,其与中文不太相同的逻辑体系让很多人都难以转过弯来。
而且,似乎他们想的似乎也不算错。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我们,其实在工作以后十之八九不会再和英语打交道。且应试教育的缺陷让中国人学的英语成为了哑巴英语,而且是以中式思维的方式在使用英语,苦学十年的我们,英语似乎还不如一个孩子在国外待半年来的好。既然如此,让想去学习英语的人去选择英语不是更好吗?既
能节省大量的教育资源用于更有用的学科,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如果我们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似乎很容易能发现一条道路。即模仿美国商业的发展道路,甚至可以说,是美国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中国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商平台,搜索引擎,股票交易所,都是外来产物。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任何发展和发明创造都是从学习开始的。而世界大多数的技术及商业模式都集中在早已走在我们前面的西方。我们无需自己去苦思冥想,只需要一道沟通和了解的桥梁,就可以获得无数的技术和信息来供我们发展。而这道桥梁,就是
英语。这必然也是早期推广英语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很多人其实知晓这个道理,但他们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将来工作也不需要英语,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个自己用不上的工具。而网上就会说,英语思维严谨,更有利于创新。说实话,我并不太赞同这个观点,语言只是现实的投影,而英语固然逻辑严谨,但同样也偏向于死板,若汉语真的差,那么四大发明为何诞生在东方而非在西方。
一个人的智识和理性是有限的,即受限与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周围的环境。有时候,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需要什么。我们学习知识,学习并非只是为了养
家糊口,而是学习未来用于探索我们自身的可能性的工具。然后用于自身的未来。而这就需要更多维度的视角,和更多样化看待世界的工具。英语正是其中之一。我们并不会知道未来的自己会需要什么,但是,我们每学到一个工具,就意味着我们未来多了无数种可能性。决定我们未来的,正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我认为的,英语对个人的意义。
而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的不同导致知识的转化有成本,而这同样也是为什么掌握了文字解释权就先一步领先了科学的原因。对美国而言,科研成果的阅读是没有门槛的,而对于非英语语系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英语是有
学习成本的,他们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才能获得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还可能产生对不同词汇的误解,进一步落后,而积聚在国内的所有科研人员中,这一时间成本就殊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