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家好呀,今天依旧是Cara值班,和大家唠唠学英语。
故事要从去年的10月底开始讲起。
“我从没想过,十几年后,还能重新体验一把网吧开黑的心跳。”
刚过10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爸爸从一家网吧走了出来,能看出他心情尚未平复,面露红光,双眼锃亮。
他刚刚和一众妈妈们一起,蹲守在网吧里,只为给孩子抢一个KET/PET的考试名额。
“和大学时打本差不多流程,”这位爸爸刚刚抢到了本地的报考资格,心情颇为舒畅,“提早关照老板提网速,然后就是拼手速。”
这几年挺多学科竞赛相继扑街,KET/PET的报考变得异常火热,考试名额十分紧张,堪比春运抢票。
很多爸妈会选择去网吧帮孩子抢报
名。
英语考试白热化的盛景昭示着英语学习的热度不减。
近年来英语重视度一直颇具争议,可随便瞅瞅电梯口地铁站以及各街头巷尾的大小广告就能有体感,英语地位依旧稳固。
不可否认,抛开功利性目的来看,学习一门语言的好处其实真蛮多的。不仅仅是学会另一种听说读写,同时也在锻炼表达沟通的能力、了解另一种文化、甚至可以塑造开放而包容的气质和格局。
这年头去书店逛一圈
,打眼的畅销区域,“沟通力”、“表达力”、“学说话”等关键词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咱们对于表达和沟通的诉求可见一斑。
学习英语,就是学习(和英语国家人民群众的)沟通之道。
硬件方面,介绍一个人、讲述一段故事、表达一个观点,都需要调动大脑里的语言中枢重新组织语言;软件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有很多言行潜规则。如何遵从其言行潜规则,入乡随俗,也值得在学习过程中细细琢磨。
学习哪国语言,就是学习哪儿的文化。同样是英语,和美佬打交道与和英佬打交道也许并不一样。
美音vs英音
和热情的美帝人民唠嗑,随便一个NFL或星战都能引爆他们强大的表达欲;而和内敛的英国人民聊天,可能需要本本分分地从天气入手,若能聊到Doctor Who,那你也许就敲响了他们内心那扇友谊的小门门。
Q:如何快速了解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语言?
A:把自己扔进当地人小圈子。
简单粗暴又直接。
举个栗子,如果想学重庆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和重庆的兄弟姐妹们做朋友。
一起约顿火锅,在火锅鲜香的氤氲熏陶你鼻腔胃袋的同时,那带着俏皮儿化音的重庆话也在熏陶你的语言中枢。
甚至你还能快速进阶学习,在蘸料区云淡风轻地调制出地道油碟,收获素不相识的重庆姑娘的赞许眼神。
人是文化的最灵动的载体。
于是,当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人碰撞在一起时,必然有奇妙的收获。
我出生在一个很小的山城,民风保守而封闭。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兴趣缺缺。
直到六年级的那个暑假,学校薅来一个外教,给我们上体验课。
美佬那热情 开放 奔放的人生态度在胆小保守的我的小心脏上撞开了
一个窗口,让我不仅对英语产生兴趣,还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好奇。
他为了教“toe”这个单词,脱了鞋满教室上下游窜,接下来的课没再穿回鞋子。
一堂课下来脚底全黑。他抬脚给我们看,笑作一团,并告诉我们,这叫“自在,free”。
他振臂长啸,和我们滔滔不绝超级碗决胜后的盛况,教我们“celebrate”。
到现在,我早就记不住四六级单词,记不住昨天在英语app上瞎学了什么,但却记得一只煤炭脚掌和“free”。
学习语言需要在一个文化语境里,氛围感、场景感和较大的语言密度,都能锻炼良好的语感,并潜移默化地给以熏陶和影响。
而我们的英式夏令营,也正是深谙文化语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聘请了很多外籍教官,设置了相应的活动和场景,打造了夏山唯一浸润式英文营。
这里,我们有高配比深度陪伴的外籍教官,给孩子一个全真的语言使用环境。
所有外籍教官均为英文的Native Speaker,通过我们特别设立的English in Action教学方法,能让孩子们在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融入真正实用的英语使用环境,边学边说。
另外,这个夏令营的地点就在上海,浦东浦西都可选,离家近,配置高,首次托娃也可以安心。
现在正好在早早鸟优惠期,可以说是性价比非常高了。
这个营报得蛮火,不过也不至于去网吧啦~
接触一门语言便是掌握一枚钥匙。通过这枚钥匙,可以看到崭新而迥异的世界。从而人会明白世界之广大,自己之渺小。
孩子们更应该多开阔眼界,他或许还体会不了兼收并蓄,但他能被这些经历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在的气质和思维方式。
一帮NativeSpeaker 大哥哥大姐姐,怀揣着足球击剑牛津辩论等技能,憋了一肚子福尔摩斯莎士比亚罗宾汉的故事,等你夏天一起放开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