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案)

  • A+
所属分类:成人英语问答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案)插图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杨飞鸽

摘要:文章以《绪论》理论为基础,结合多模态语篇教学特点,通过教学实验,对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与传统读写分离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能为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情景化,主题化和活动化。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善传统英语读写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纠正学生的不良读写习惯,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了英语教师读写分离的陈旧教学理念,使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读后续写;读写分离;实验对比

一、引言

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阅读和写作在语言使用和语篇特征上有很强的共性,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罗之慧 等,2017)。因此,教师应该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语篇知识自觉地应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16年开始的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加大了对书面表达的考查,随后出现了读后续写这个新题型。读后续写要求学生根据一篇350词以内的英语阅读及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提示的关键词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一篇与所给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2015)。这是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完美的过渡,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读后续写”是在语篇中融合读与写的教学,是一种基于语言学习协同效应理论的有效语言学习方式。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往往独立进行,尤其是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割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法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倾向于将英语教学“碎片化”或“理科化”,通常将语言分解为词、句、语法等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靠大量的练习、试卷操练来落实语言学习目标。这样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破坏了语言的美感,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问题,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和王初明教授的《续论》理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和归纳探索出了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策略,并对陇南市某地2017级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和传统读写分离教学的探索、跟进对比实验研究,随后在高一部分班级进行了推广应用,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二、理论基础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程标准”)在科学核心素养语言能力中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景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其中“看”是指理解多模态语篇的技能。多模态语篇指的是包括文字、图形、表格、动画、符号及视频的语篇。理解这类语篇材料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等(教育部,2018)。

(二)多模态则指人类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感官与外部世界互动,即人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如听见、视觉、触觉等,以语言、图像、动漫、动作等符号作为媒介来进行交际的现象。Halliday(1978)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提到,多模态(multimodality)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及其它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是一种多元、综合且便于理解和传递信息的渠道与媒介。建构主义认为,互动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学习途径之一。

多模态语篇教学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引发讨论或帮助阐述说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效沟通和内化,同时,多模态学习模式融声、影、图为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模态认知,有助于创建课堂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体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流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多模态英语识读能力和交际能力(Royce, 2002)。

(三)《绪论》指出:读后续写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前文提供的语境相伴下模仿使用语言,能为所学所用的词语镀上语境标识,增强词语的记忆保持效果,提高后续提取使用的几率;二是阅读理解与产出水平不对称,读是别人写的,产出的是自己创造的,语言水平前高后低。基于此特点,读后续写能将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有机结合起来 ,使“续”成为理解与产出之间的桥梁,由此引发交流互动,进而产生拉平效应,将别人使用的语言变为自己也会的语言。续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王初明,2017)。因此,续论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质增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本文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是指: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读写分离教学理念,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表情、动作、布局、工具等进行多模态语篇阅读,学生认真观察教学内容,领会各种模态所含信息的意义,经过批判性分析,获取一定的信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运用到英语写作中,使阅读和写作达到高效的互促作用,如:语篇阅读后缩写、续写、微写作或运用所学重点词汇、重点句型设置情景编写对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进行仿写等。课堂上学生深入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后,及时把握材料语篇内容,以写的形式输出(“读后续写”),这样学生能更加彻底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绪论和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培养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本研究验证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读后续写更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读写观念,从多模态角度思考英语写作中的语言信息输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种呈现形式、活动、练习的渗透,使输入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最大化的内化,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合作,把阅读中输入的信息内化成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摈弃中式英语写作的陋习,形成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经过长期读后续写能力训练,改变学生对语言输入和输出关系的理解,激发读写兴趣,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敢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在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环境、班级的学习氛围及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调整教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实验才能顺利地完成。

(二)实验对象

本实验以甘肃省陇南市某中学2017级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高二(9)班为实验班,高二(10)班为对照班,两班基本情况相似,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及各分数段人数情况基本相同。

(三)实验内容

实验探索阶段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5和选修6的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的内容及《英语周报》同步辅导版中故事性和画面感强且适合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材料。实验跟进阶段使用选修7和选修8的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的内容及《英语周报》遴选材料。

(四)实验方法

实验班采用“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教师通过多模态手段进行阅读引导,整体把握阅读文本,找出文章要点内容;第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每段的开头语,确定续写方向;第三,探究文章的线索,找准文章基调;第四,强化文章的关键词,拓展续写内容;第五,品读原文,参照源语言,对比续写作品风格是否一致,进行修改润色,提高续写质量。

对照班采用传统读写分离式教学方法,课时量与实验班相同,授课教师相同。

(五)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探索实验(2017年8月—2018年1月)

1. 实验目的

初步实施“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旨在完善传统英语读写分离教学方法,验证该教学法的优越性及教学效果。

2. 实验被试

实验被试分别为:2017级高二(9)班(实验班),高二(10)班(对照班)。

3. 实验测试

该研究以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读后续写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实验结束后,以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读后续写成绩为后测成绩(全卷满分值为25分)。为了保证测试难度系数相一致,使前测、后测的数据更具对比性,更有效度,以更好地检验实验价值,笔者承担了高二英语考试题的命题工作,写作部分借鉴了浙江高考题型——读后续写。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笔者采用SPSS21.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英语读后续写成绩进行T检验。

由表3.5.1可知,从对照班的角度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得,对照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得分均值无显著性变化,因为其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为0.75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也就是说实验前后,学生的写作成绩没有显著变化;从实验班的角度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得,实验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得分均值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为其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极其显著性水平0.01,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实验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提高极其显著。

表3.5.2中的数据表明,在优秀率方面,同对照班相比,实验班英语后测读后续写成绩的优秀率比对照班高了4.28%;后测及格率的提高率比对照班高了3.27%,从整体来看,实验班英语读后续写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提升较快,都高于对照班,证明了“读后续写”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英语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第二阶段:跟进实验((2018年3月—2018年7月))

1. 实验目的

进一步验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 实验被试

实验被试对象与探索实验阶段相同。

3. 实验测试

该研究以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读后续写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实验结束后,以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英语读后续写成绩为后测成绩。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笔者采用SPSS21.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英语读后续写成绩进行T检验。

由表3.5.1可知,从对照班的角度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得,对照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得分均值无显著性变化,因为其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为0.535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也就是说实验前后,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成绩没有显著变化;从实验班的角度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得,实验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得分均值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为其显著性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1,小于极其显著性水平0.01,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实验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提高极其显著。

表3.5.3中的数据表明,在优秀率方面,同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后测英语读后续写成绩优秀率比对照班高了6.59%;后测及格率的提高率比对照班高了5.01%,从整体来看,实验班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提升较快,都高于对照班,进一步证明了“读后续写”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英语读后续写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第三阶段:推广实验

为了巩固“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的教学成果,2018年在某校高一级选取了四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推广应用实验,这次对实验成绩没有做详细的统计,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学生对读后续写法的认识、兴趣、评价等,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学生集中发放纸质问卷,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被调查学生现场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85份,收回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填写不规范的问卷未进行统计),有效率94.12%。在调查样本中,男生38人(占比47.5%),女生42人(52.5%)。具体问题剖析如下:

有77.5%的学生觉得“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后,自己的英语读写成绩有所提高,80.1%的学生提高了读写兴趣。对实行“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表示赞同的学生占87.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赞同这种教学方法。同样有66人对提高英语读写能力充满信心,比例高达82.5%。有94.5%的学生会在写作前认真查看写作评价表;83%的学生在写作时能根据相应层次评价表的评价条目完成写作;81.5%的学生能在自评时对照相应层次的写作评价表做出恰当的评价;77.5%的学生能在互评时对照评价表做出恰当的评价。你会根据自评、互评、师评情况做出反思吗?只有68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占参与人数的85%。

从主观问卷结果看出,目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采用“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是成功的、可行的。经过多次的“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训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语言输入和输出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增强了学生敢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写环境,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转变了英语教师读写教学理念。

四、教学成效与反思

对陇南市某地高二级9班和10班进行了“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探索、跟进实验(实验数据见表3.5.1、表3.5.2和表3.5.3),笔者欣喜地发现“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是成功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该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和强调了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英语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了传统英语读写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读写习惯,挖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文本互动的思维模式,开发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推广应用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学会了相关的读写技巧,改善了传统的读写习惯,消除了对高中英语写作的焦虑感和恐惧感。从而证明“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是实用、有效的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该教学法为本县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在理论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对本市的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发展和完善的价值,为高中英语新课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验和推广使用中 “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学生要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教师对课时的把握和课堂教授环节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难点在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对输入阶段多模态材料的选取、写作话题的切换及各种输出练习的编排和设计等。同时,在没有参考资料的前提下,准备一堂这样的读写相结合的课,需要花费老师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如何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量,优化备课效率同样是此教学法生命力延续的挑战之一。

五、结语

通过对本校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多模态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探索、跟进实验研究及高一部分班级为期一年推广应用实验,证明“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教学法是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策略为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读写热情,促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情景化,主题化和活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善了传统英语读写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读写习惯,挖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了英语教师读写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课堂多模态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多模态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视、听、说多种模态的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动化地输出多模态信息,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多模态读后续写能力。

该实验属于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实验范围窄、实验人数少,实验周期短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改进和完善。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多模态视角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56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 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 verbal synergy[J]. TESOL Quarterly, 2002, 36(2):191-205.

[3] 罗之慧, 陈丹.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7(4).

[4] 王初明. 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4).

[5] 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 英语教师,2015(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the Multimodal Reading for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Yang Feige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at between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ting of multimodal reading for writing ability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reading and writing separ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It can create a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language input and output,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iteracies,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etween students and learning content, and truly realize the situational, thematic and activity of teaching design. It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log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improve blindness and arbitrariness in 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correct students' bad reading and writing habits, and excavat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changes the old teaching idea of the sepa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s reading and writing organically,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for writing ability; sepa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experimental contras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